302 Found

302 Found


nginx
人物历史自然科技文化军事文化经济专题

《开讲啦》中国作协副主席叶辛:文化的传承,传承什么(20170121)

科教频道节目预告 来源:央视网 2017年01月20日 16:55 A-A+ 二维码
扫一扫 手机阅读

原标题:

演讲稿:写好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——叶辛 

前不久,大概两个多月以前,我到了永州。所有的人,我周围的邻居、我的老同学、朋友都问我,说:你跑到哪儿去了?怎么在上海没有找到你?我说我到永州去了。无论是谁,听到我到永州去了,马上就说:是柳宗元去过的地方。柳宗元写过《永州八记》、写过《捕蛇者说》,柳宗元是一千两百年前的古人,唐宋八大家里面一个很出名的一个老作家,为什么一千两百多年以后的中国人,各种各样的,有的是电影院售票的,有的是卡车司机,他们退休了,他们为什么也知道柳宗元?文化的力量。

大家都读过《捕蛇者说》,他的文字虽然很短,但是他写的是捕蛇人的苦难。他问那个捕蛇人说:既然你的爷爷是死于捕蛇这个职业,你的父亲是死于这个捕蛇的职业,你自己捕蛇也几次险些死掉,为什么你还要捕蛇呢?他说:“我捕蛇可以有一碗饱饭吃,我比普通老百姓生活得好。”这个课文大家都读过,为什么这个故事一千两百年以后还会流传,用今天的话来说:是接地气的,是和我们老百姓的心相通的。 

其实中国文学的传统,不单是柳宗元,我们的苏东坡,我们的范仲淹,我们的黄庭坚,他们都写下了寄情山水,写下了和当地老百姓深有感情的那些文字,所以这些人一代一代,唐宋元明清,从古说到今,到了今天还在被人们念叨着,我在想这个就是文学的传统。当然,我的创作不能跟这些古代辉煌的名字相比,但是我从小因为读了这些书,我的创作也是基于跟我上山下乡的生活有关,跟我插队落户的生活有关。 

19岁那年,我碰上了上山下乡的这样一件事情,我记得我们坐上刚才开场白当中说到的绿皮火车,坐了整整五十六个小时从上海两天两夜还多到达贵州,开始了我十年七个月的上山下乡生活,也开始了我用自己的一双眼睛看待山也遥远、水也遥远,道路也是十分遥远的贵州高原。我插队落户的那个寨子叫砂锅寨,有两个说法:一个说法说它像一个倒扣的砂锅一样,还有一个说法,它是当地修文县、开阳县、息烽县,三个县最边边上的一个寨子,贵州话当中有一句话叫“砂锅”,所以就也叫“砂锅寨”,最偏远的一个寨子,就在那里插队落户。生产队的会计很自豪地告诉我们:干一天五毛九分六,觉得我们不能理解那个五毛九分六的份量,就说:这是我们方圆二三十里的寨子劳动值最高的,周围的村寨有四毛多的,有两毛多的,我今天的妻子、当年的恋人,就在我隔壁的一个生产队,她劳动一天,一毛六。就开始思考,我们这个劳动有没有价值。

有一天,我跟一个老农在田坑下往上戽水,戽水你们大概没听说过,因为贵州的田地都是一块一块的,像梯田一样,下雨以后水都在比较低的梯田里面,那么上面的田要栽秧的时候要种稻子,怎么办呢?我们的古人就想出用一个戽斗,戽斗两边一人拴两根绳子这样一摇戽到上面那块田去。我跟着一个53岁的老农,我这个体力不行,我戽五十多下我的腰就弯下去直不起来了,这个老农53岁了一点也没事,很轻巧地这么戽。我就说了,哎呀这么重的农活,我们从早戽水戽到黑,这个田,太阳这么大,水都不一定淹得了,这个有什么意思呢?他就跟我说,他说:是啊,人到这个人世间来,就是吃苦的,干活是吃苦的。“山坡是主,人是客。”他说了这么一句话,他一说呢我眼睛瞪大了,他只读过两年私塾,他怕我没有听懂,他就告诉我,他说你看,他指着那个山头说:看,山头上有棵古树,我九岁的时候,我的爷爷带着我,走在寨路上告诉我,这个山坡是我们的主人,我们这些人是客人,这句话我就记下来了。到了人到中年的时候,我写过一篇散文叫《当好客人》,你到人世间来走一趟,你要当好人世间的客人,正是在这样的岁月里一边劳动、一边思考、一边想象,我开始拿起笔来,写一点我感受到的生活。在这样一个基础上,我就写了《客过亭》这样一本长篇小说,为什么这本书的名字叫客过亭呢?出版社出书的时候,我的责任编辑,他特地飞到上海来跟我谈,希望我把这个名字改一改,他说你这个名字“客过亭”,很生疏,读者看到这个名字,不会买这个书,要找一个吸引人的名字。我说我不改了,为什么不改呢?我就跟他讲了我当知青的时候,跟老农一起戽水的故事,“山坡是主,人是客”。所以我说,我的写作只写我经历过的、我体验过的、我思考过的生活。

    很多人问我:你这个《蹉跎岁月》是什么意思啊?小说刚刚发表和出版单行本的时候,很多人把它念成“差它”岁月。就字面上来理解,它是消磨过去的岁月,但我经常说,我说:风雨如磐见真情,岁月蹉跎志犹存。我初出到贵州山乡的时候,是带着一双上海小青年的自以为是的目光来看待偏远的村寨,但是当十年以后离开村寨的时候,我的感觉变了,我经常也会像农民一样,带着一双农民的眼光看待北京上海这样一些大都市。我换了一副目光,重新来看待这个都市的时候,又有很多天天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很容易忽视的东西。我小说当中写过:上海马路上自行车的洪流,编辑就把这句话划出来,怎么自行车的洪流呢?我说我在偏远的村寨上待过,再站在上海的十字街头的时候,我的这个感觉就特别强烈,实际上我《孽债》这个长篇小说,大家都关注那五个小孩子的命运,我借用的就是五个孩子,在西双版纳长大的孩子看待上海的目光,这个角度来写的。知识青年用城市青年的目光,看待偏远的乡村,农村里长大的知识青年的子女一代人,回过头来看待都市,当这个两副目光交织在一起的时候,我往往会有一些新的感悟。

我们为什么记得柳宗元,记得苏东坡,记得陶渊明,记得唐宋元明清历朝历代写下不朽诗篇的文学家,因为他们流传下来的千古绝句也好,他们脍炙人口的,像文天祥的“人生自古谁无死”也好,都是和我们这个国家,和我们这个民族,和我们的人民休戚相关的。

文化的传承,传承什么?传承的是作家和生活的土地的关系,和你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普普通通的人民的关系,和你生活的这块土地上的山山水水的关系,为什么到了一块地方,就能够从山水当中找到人生的乐趣?他对他这个国家、他生活的这片土地,很有感情,当然这片土地上面的景物,这块土地上的人们是美的,美是和人们的情感联系在一起的,这就是文化的魅力。

相关阅读 开讲啦 | 叶辛
我要纠错编辑:刘书会 责任编辑:
  • 历史
  • 科技
  • 人物
  • 经济
  • 军事
  • 自然
  • 文化
扫一扫
扫一扫,用手机继续阅读!
央视网新闻移动端
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|Android
央视新闻移动看!
CBox移动客户端
下载到桌面,观看更方便!


热点推荐更多
玄武门之变
这是一千多年前的一次政变,玄武门前,刀光剑影,短兵相接,秦王李世民从这..详细 >
《云游美丽中国》
“云游美丽中国”是CCTV.com打造的“云旅游”首档栏目,旨在帮助各..详细 >
经典人文地理
《经典人文地理》是一个展现古老传统,多元文化交流、融合的电视栏目。它主..详细 >
李清照
李清照,一位将婉约词风推向极致的杰出作家,一位人生经历千回百转、跌宕起..详细 >


热点专题更多

860010-1119080100
1 1 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