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标题:
科技兴则民族兴,科技强则国家强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国科学家通过大量自主研发的新技术、新装备和新材料,实现了“上天入地下海,宏观微观贯通、顶天立地结合”的创新实践与创新成就。8集系列片《聚力支撑》聚焦不同领域的众多科研项目,多角度展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标志性成果,以反映我国科技创新事业由大转强,由跟踪迈向引领的巨大历史性进步。
第一集《飞向深空》编导 杨力
拍摄时间:2018年2月9日
拍摄地点:北京
主要人物:胡文瑞、卢方军、邸允柱
胡文瑞-中国科学院 院士
卢方军-“慧眼”卫星有效载荷总设计师
邸允柱-潘建伟量子通信团队成员
节目简介:
当前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。在中国科学院的院史馆里展出了近五年来的科技创新成果。记者将跟随中国科技进步的步伐,聆听顶级科学家的思想,探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未来。 “悟空”、“墨子”、“慧眼”和“实践十号”,这些耳熟能详的名词,如今已经成为了一颗颗科学实验卫星的名字。在世界的眼里,它们代表着中国人的脚步已经迈向深空。
第二集《探索深海》简介 编导 秦雪竹
拍摄时间:2018年2月8日
拍摄地点:北京
主要人物:王凡、于海斌
王凡-中科院海洋研究所 研究员
于海斌-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研究员
节目简介:
至今,海底仍然是人类很少涉足的处女地,但是深海中却隐藏着关于地球起源、生命起源、地质演化等许多重要信息。同时海底还埋藏着地球上未被开发的重要资源。科学号、探索一号、向阳红号等一系列科考船,它们搭载着发现号、深海勇士、蛟龙号等无人和载人潜水器,它们为中国的科学家们进入深海提供了条件。
第三集《深地探测》简介 编导 秦雪竹
拍摄时间:2018年2月12日
拍摄地点:北京
主要人物:姚檀栋、王中兴
姚檀栋-中国科学院 院士
王中兴-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
节目简介:
我们每天脚踩着大地,但是,时至今日它仍然是一片让我们陌生的地方。自地球人诞生以来,几乎还没有接触过地幔里面的物质。人类对于深地的探索,还处在非常初级的阶段。与上天下海相比,我国的入地工程似乎已经落在了世界的后面。可喜的是,我国自主研发的,能够达到万米深度的“地壳一号”科学钻,以及由我国科学家发起的“第三极环境”国际计划,将为探明我国地球深部的矿物资源和能源资源,了解全球环境变化提供科学依据。
第四集《大科学装置》(上)简介 编导 章京
拍摄时间:2018年2月11日
拍摄地点:北京
主要人物:郑晓年、胡建生
郑晓年-中国科学院条件保障与财务局 研究员
胡建生-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
节目简介:
FAST射电望远镜、先进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装置和国家授时中心,这些罕见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,要么地处高山峡谷,要么隐身喧闹都市,它们是科学家手中的利器,它们引领人类走向未知世界。
第五集《大科学装置》(下)简介 编导 章京
拍摄时间:2018年2月12日
拍摄地点:北京
主要人物:邰仁忠、杨湘云
邰仁忠-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所 研究员
杨湘云-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高级工程师
节目简介:
上海同步辐射光源、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、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。近些年,全面铺开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,不仅体现了中国的科技实力,也彰显着中国的科技雄心。而倚重大科学装置所取得的原创前沿科技创新成果也遍地开花。
第六集《神奇的材料》简介 编导 佟玲
拍摄时间:2018年2月5日
拍摄地点:北京
主要人物:金魁、杜世萱
金魁-中科院物理所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员
杜世萱-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
节目简介:
超导研究曾多次问鼎诺贝尔奖。近年来,中国科学家在高温铁基超导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,这不仅将中国的凝聚态物理学家推向了世界前沿,也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在凝聚态物理领域展现出的强大实力。高温铁基超导材料的应用也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。同时,我国在石墨烯研究和应用领域也取得了重大进展,许多新材料添加了石墨烯之后都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。
第七集《催黑化绿》简介 编导 佟玲
拍摄时间:2018年2月5日
拍摄地点:北京
主要人物:刘中民、李永旺
刘中民-中国工程院 院士
李永旺-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研究员
节目简介:
我国是一个富煤少油的国家,有三分之二的石油依赖进口,中国科学家攻坚克难,自主研发的百万吨级煤炭间接液化工程技术,目前在世界上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。同时,煤制烯烃技术实现了工业化‘’零‘’的突破,成功开发的甲醇制烯烃成套工业化技术已大规模推广应用,年产值超过600亿元。而煤制乙二醇技术在世界上率先实现工业化,年产值超过60亿元,近期还完成了煤制无水乙醇技术的全套工艺流程研发。
第八集《生命科学》简介 编导 杨力
拍摄时间:2018年2月9日
拍摄地点:北京
主要人物:裴端卿、戴建武
节目简介:
当前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。在中国科学院的院史馆里展现了最近五年里科技创新成果。记者将跟随中国科技进步的步伐,聆听顶级科学家的思想,探讨中国科学技术的未来。在服务人口与健康展区,展示了近几年我国在医学领域的科技创新成果。重离子加速器治疗癌症、干细胞治疗技术等,将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应对疾病的手段和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