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02 Found

302 Found


nginx
人物历史自然科技文化军事文化经济专题

毛薇薇:当贝多芬“遇到”马克思

首页 来源:中国电视报 2018年05月03日 11:37 A-A+ 二维码
扫一扫 手机阅读

原标题:

  《不朽的马克思》中,音乐的运用恰到好处,既具有时代感,又能配合情节的发展直击人的心灵。音乐编辑毛薇薇告诉记者,她在这部纪录片中的创作思路很清晰,即用两条音乐主线交错出现,创造出古典音乐和功能性音乐对话的感觉。“这样观众既能感受到历史人物的真实和亲切,又能以现代人的思考方式来接受它。”
  谈到音乐选用上的难点,毛薇薇说,《不朽的马克思》中使用的古典音乐应具有准确的年代性,为此她仔细阅读了剧本和大量关于马克思的人物传记、文献资料,充分了解了马克思这个人物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。在仔细对比创作年代、背景和宗教属性后,选择了J.S.巴赫、贝多芬、勃拉姆斯等古典主义音乐时期的几位作曲家的作品,“其中大部分作品都出自贝多芬,因为贝多芬是一个具有先进思想的音乐家,他的创作不拘于传统固定调式,已经具有了浪漫主义早期的风格,即自由、革命、冲破束缚和追求真理,这一点与马克思的人物性格有相近之处。”而在选取1843年马克思和燕妮婚礼的背景音乐时,毛薇薇发现当年大家熟悉的《婚礼进行曲》还未发表,那个年代也没有固定的或者习惯使用的婚礼音乐,婚礼现场通常是演唱赞美诗,“由于他们的结婚地点是基督教堂,我最终选用了基督教堂音乐J.S.巴赫的《你在我身边》。”
  在功能性音乐的创作中,毛薇薇则基于对文本表达的充分理解,通过音乐加强画面的表达。比如,从马克思的角度来看待童工的悲惨经历,一定是震惊和愤怒的,这些更加坚定了他要揭露资本主义剥削方式的决心,所以在这里使用的音乐充满了冲击感,和画面配合就能一下子走进观众的内心。而在自己的孩子离世时,马克思夫妇的痛苦是同天下父母无半点差异的,描述这些段落用了真实、难过、走心的旋律,这在此刻也是最打动人的旋律。“我想,音乐就像画面的一只手,可以延伸画面的表达,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。”毛薇薇说。(本报记者 王晶 R52)

我要纠错编辑:赵文 责任编辑:
  • 历史
  • 科技
  • 人物
  • 经济
  • 军事
  • 自然
  • 文化
扫一扫
扫一扫,用手机继续阅读!
央视网新闻移动端
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|Android
央视新闻移动看!
CBox移动客户端
下载到桌面,观看更方便!


热点推荐更多
玄武门之变
这是一千多年前的一次政变,玄武门前,刀光剑影,短兵相接,秦王李世民从这..详细 >
《云游美丽中国》
“云游美丽中国”是CCTV.com打造的“云旅游”首档栏目,旨在帮助各..详细 >
经典人文地理
《经典人文地理》是一个展现古老传统,多元文化交流、融合的电视栏目。它主..详细 >
李清照
李清照,一位将婉约词风推向极致的杰出作家,一位人生经历千回百转、跌宕起..详细 >


热点专题更多

860010-1119080100
1 1 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