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02 Found

302 Found


nginx
人物历史自然科技文化军事文化经济专题

闫东:这是我的“目标始终如一”

首页 来源:中国电视报 2018年05月03日 11:45 A-A+ 二维码
扫一扫 手机阅读

原标题:

  总导演闫东坦言,《不朽的马克思》对他来说是一部意义不同寻常的作品。但是当记者想就此对他进行采访时,他却一定要和记者先聊聊一部他在20年前拍摄的片子。这究竟是怎么回事?
  闫东:这是我的“目标始终如一”
  ●20年,两部片子,一个坚持
  1998年,中央电视台和中共中央编译局合作了纪念《共产党宣言》发表150周年的纪录片《共产党宣言》。“这是我职业生涯中一个重要的拐点,是我第一次独立担纲重大题材文献纪录片的总导演。”闫东说。
  对一个33岁的青年导演来说,这个题材本身就意味着沉甸甸的分量。“当时有两个重要的选题摆在我面前,我对《共产党宣言》‘一见钟情’。算不上年少轻狂,就是感兴趣。薄薄一本小册子,不到两万字,却是全世界发行量最大,出版的版本、次数最多,传播范围最广的作品之一。两个作者,马克思和恩格斯,都是20多岁的年轻小伙子,我想知道,这么有才华、有激情的两个年轻人,是怎么写出《共产党宣言》的。”
  “当年中央编译局撰稿组有5个人,4个现在已经退休,最年轻的冯雷,是我们今天《不朽的马克思》的总撰稿。”时隔20年,两家单位再度合作,老朋友欣喜聚首,闫东不得不感叹,缘分妙不可言。
  闫东说,自己很幸运,30岁刚出头,就遇上这么个好选题,如今被称为“老炮儿”的他们,当时都还年轻,在创作灵感激烈碰撞的同时,也在潜移默化中经历着思想的洗礼和锻造。“对我的创作、人生都产生很大影响。”
  “马克思最感染我的,是他对理想和信念的坚定。17岁立下‘为人类而工作’的志向,一生践行不辍,坚持不断学习,即使4次被驱逐,颠沛流离,晚年贫病交加,当女儿们问他:‘您的特点是什么?’马克思回答:‘目标始终如一。’”20年后的今天,闫东把沉淀过后更深入成熟的思考与领悟,艺术化地融入《不朽的马克思》,他说100分钟的片子,不敢面面俱到,只希望当年影响过自己的思想之光,也能照亮更多观众,特别是年轻人前行的路。“我们今天太需要这种接地气儿的正能量。”
  1998年的《共产党宣言》,开启了闫东的大片之路,此后《李大钊》、《伟大的创造》、《走进新时代》……一直到近些年的《旗帜》、《大鲁艺》、《东方主战场》、《长征》……当年《共产党宣言》为他拿下第一个“五个一工程”奖,如今他已有六个“五个一工程”奖在手。20年,思想不断成熟,阅历不断丰富,每一部片子都充满挑战,但闫东始终坚持做重大题材的纪录片,尤其“文献纪录片就是历史的见证”。而《不朽的马克思》是“我对自己人生目标的又一次确认”。一对姊妹篇,串起闫东这20年在重大题材纪录片领域对理想和信念的坚持,“这是我的‘目标始终如一’。”
  ●4K特效技术“复活”马克思
  纪录片摄制期间,多位专家表示:“希望这个片子是给观众看的,尤其是给青年学生看的”,希望“在兼顾严谨性的同时,制作一部生动的、鲜活的、好看的、大众化的片子”。闫东和该片主创在这方面也进行了很多创新性的探索。
  与很多同类纪录片一样,缺少视频资料是《不朽的马克思》的一大难题,但闫东并没有采用常见的以演员演绎的方式情景再现,而是努力还原真实的历史氛围,引领观众走进马克思的时代。
  为了营造这种真实感,闫东下了大功夫。首先,摄制组赴德国、法国、英国、比利时等六国,沿着马克思的足迹,实景实拍他曾经学习、工作、生活的地方,4K超高清技术和环绕全景声带来身临其境之感。其次,全片100分钟,其中三维动画30多分钟,占总时长的三分之一,不仅动画化的中外名家画作生动复现了当时的场景,编导甚至在深入理解文献的基础上,用从各个档案馆、博物馆拍到的文献、文物,通过高科技还原了马克思的书房。这种认真与考究,让纪录片不仅引人入胜,还呈现出一种精致和大气的品格。
  闫东的每部“大片”片头必有创新,《不朽的马克思》也不例外。片头的马克思巨幅画像,是特别邀请画家为片子度身定制的,6.8米高、5.5米宽,摄制组克服重重困难,花了3天时间,在北京展览馆的5号馆完成了拍摄。镜头从马克思瞳孔处拉开,折射出200年的时间跨度,寓意着对马克思从思想到形象的认识,从历史观照当下。闫东说,这个大家最熟悉的大胡子马克思形象,可能会唤起很多人的回忆。“中国人民对马克思怀有特殊的感情。我这个年纪的人,一定会对曾经天安门广场上的马克思画像印象深刻,年轻一点的朋友,也不会忘记上学时这幅画就挂在教室后面或者走廊里。但是,大胡子背后的这个人,究竟有怎样的神采?欢迎到片中探求谜底。”
  20年前拍《共产党宣言》,视觉呈现手段还比较单一,以实拍为主,但如今,技术的创新无疑为创造力插上了翅膀。尽管今天导演讲故事的能力、镜头的质量、剪辑的水准依然是衡量一部好片的根本,但新技术的引入,无疑让更多有灵性的创意得以实现,比如现实和历史场景之间的无缝串联,镜头蒙太奇行云流水,让观众情绪也跟随人物情感流动起来。闫东说,这不是炫技,所有技术手段其实都用在了核心故事的表达上,“氛围对了,就会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,马克思就‘复活’在了片子里。”   (本报记者 孙莲莲 R43)

我要纠错编辑:赵文 责任编辑:
  • 历史
  • 科技
  • 人物
  • 经济
  • 军事
  • 自然
  • 文化
扫一扫
扫一扫,用手机继续阅读!
央视网新闻移动端
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|Android
央视新闻移动看!
CBox移动客户端
下载到桌面,观看更方便!


热点推荐更多
玄武门之变
这是一千多年前的一次政变,玄武门前,刀光剑影,短兵相接,秦王李世民从这..详细 >
《云游美丽中国》
“云游美丽中国”是CCTV.com打造的“云旅游”首档栏目,旨在帮助各..详细 >
经典人文地理
《经典人文地理》是一个展现古老传统,多元文化交流、融合的电视栏目。它主..详细 >
李清照
李清照,一位将婉约词风推向极致的杰出作家,一位人生经历千回百转、跌宕起..详细 >


热点专题更多

860010-1119080100
1 1 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