寒露

寒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,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,表示秋季时节的正式开始;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说:“九月节,露气寒冷,将凝结也。”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,地面的露水更冷,快要凝结成霜了。气温逐渐下降,寒露是气候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,我们可以隐约听到冬天的脚步声了。

寒露分为三候:“一候鸿雁来宾;二候雀入大水为蛤;三候菊有黄华。”寒露之后,露水增多,气温更低。此时我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,北方已呈深秋景象,白云红叶,偶见早霜,南方也秋意渐浓,蝉噤荷残。我国传统将露作为天气转凉变冷的表征。仲秋白露节气“露凝而白”,至季秋寒露时已是“露气寒冷,将凝结为霜了”。

寒露· 节气养生

寒露时节护肺保阴才养生

寒露时节,万物随着寒气的增长,逐渐萧条衰落。在自然界中,阴阳之气也逐渐转变,阳气渐退,阴气渐盛。在养生方面,我们要使体内的生理活动顺应自然界的变化,以确保体内的阴阳平衡。根据四时养生中强调的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”的原则,寒露时节必须注意保养体内的阴气。

秋与肺相应

“寒露”时节起,雨水渐少,天气干燥,昼热夜凉。从中医角度上说,这节气在南方气候最大的特点是“燥”邪当令,而燥邪最容易伤肺伤胃。此时期人们的汗液蒸发较快,因而常出现皮肤干燥,皱纹增多,口干咽燥,干咳少痰,甚至会毛发脱落和大便秘结等。所以养生的重点是养阴防燥、润肺益胃。同时要避免因剧烈运动、过度劳累等耗散精气津液。

精神调养也不容忽视

由于天气渐冷,日照减少,秋风萧瑟急劲,往往使人情绪不太稳定,心情燥动,容易产生悲愁忧伤之感。看到草枯叶落、花木凋零,一些人心中常有萧条、凄凉、垂暮之感。悲忧最易伤肺,故宋代养生学家陈直说:“秋时凄风惨雨,老有多动伤感,若颜色不乐,便须多方诱说,使役其神,则忘其秋思。”如若过度兴奋激动,使阳气浮动,很可能引发疾病。因此,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,因势利导,宣泄积郁之情,培养乐观豁达之心。可以平素的兴趣爱好为基础,尽情玩乐宁志、陶冶情操、稳定情绪、提高机体的防燥能力和免疫能力。 过了寒露,天气由凉转寒,入夜后更是寒气袭人。常言道:“寒露脚不露。“这就是告诫人们应注意天气变化,特别要注重保暖,及时增减衣服,以防寒邪入侵,尤其不要赤脚,以防“寒从足生”。

寒露 · 节气饮食

重在平衡五味

饮食养生应在平衡饮食五味基础上,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,适当多食甘、淡滋润的食品,既可补脾胃,又能养肺润肠,可防治咽干口燥等症。

多喝水,吃清润、温润的食物

清润、温润的食物,可以起到滋阴润肺、养阴生津的作用。秋季,菊香蟹肥,正是人们品尝螃蟹的最好时光。但是螃蟹是大寒之物,也不适宜多吃。

寒露 · 诗词赏析

《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》(唐·戴察)

  萧疏桐叶上,月白露初团。
  滴沥清光满,荧煌素彩寒。
  风摇愁玉坠,枝动惜珠干。
  气冷疑秋晚,声微觉夜阑。
  凝空流欲遍,润物净宜看。
  莫厌窥临倦,将晞聚更难。

《池 上》白居易

  袅袅凉风动,凄凄寒露零。
  兰衰花始白,荷破叶犹青。
  独立栖沙鹤,双飞照水萤。
  若为寥落境,仍值酒初醒。

《寒露》左河水

天高昼暖夜来凉,草木萧疏梧落黄。
   日享菊香播小麦,夜尝梨贝养脾肠。

《败荷鹡鸰图》唐寅

  飞唤行摇类急难,野田寒露欲成团。
  莫言四海皆兄长,骨肉而今冷眼看。

《木芙蓉》(韩愈)

  新开寒露丛,远比水间红。
  艳色宁相妒,嘉名偶自同。
  采江官渡晚,搴木古祠空。
  愿得勤来看,无令便逐风。

《寒露》韦凯

  寒寒树栖鸦,露露水中花。
  浅井泛皎月,静秋知天涯。